Progress

《隱性偏見》讀書心得 : 生活中不易被察覺的偏見

帶有偏見不代表你是壞人,而是你生活在一種文化中

海莉 hallie /

Nov 29, 2022

美國警察面對黑人男性時,會馬上感覺到「危險、致命」? 女性政治家或學者必須加倍努力,才能獲得與男性相同的信賴? 本書的主題,環繞在最常見的兩大偏見上 : 種族偏見,和性別偏見。美國知名記者 Jessica Nordell 從偏見如何形成,談到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,並舉出方法和案例,證明偏見可以透過覺察,逐漸被扭轉。

在文章開頭,先列出《隱性偏見》書中提到的案例和現象。

種族上的偏見

  1. 穆斯林犯下的恐怖攻行為,在新聞中受到比例過高的報導。事實上,從2006到2015年間,如果控制在攻擊中死亡的人數,比起由非穆斯林犯下的恐怖行動,穆斯林犯下的行動受到的新聞報導多出百分之357。

  2. 美國人普遍認為黑人男性比白人男性更具威脅性,黑人男性遭到警察暴力相向的的比例較高。事實上,連警察都坦承,他們害怕黑人男性。

女性遭遇到的歧視

1. 工作表現遭到貶低

⇨ 研究發現,當理科教授審閱申請表時,他們往往把男性申請者評為比女性申請者更有能力,雖然其實申請人相同,只是姓名不同而已。

⇨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管理委員會,發現在隱去申請者的身分之前,男性的提案被接受的比例高過女性,但在匿名申請後,這個現象發生逆轉。

2. 女性犯錯受到的懲罰更大

3. 功勞被歸功於男性同事

4. 由於個性受到懲罰的情況較多

⇨ 女生被認為要有親和力,不能太過好勝等。

5. 較少獲得能提升能力的機會

⇨ 2011年,沃爾瑪公司 Walmart 遭到訴訟,原因為沃爾瑪拒絕讓女性升遷,付給女性的薪資也少於男性,而且還把他們導向低薪職位,被阻止接受晉升所需的培訓。

這是普遍觀察到的現象,輕重程度應該會因為因為產業、公司環境不同,而有差異。我還沒進職場,看到這些我有點小難過,如果你覺得其實還好,或是有實際遇過性別歧視,歡迎都留言跟我分享喔~~~

girl power, women, feminist

偏見如何形成?

人類天生善於把觀察到的事實做分類。從小,我們就學習按照性別、種族、民族、宗教、年齡來區分別人,並將觀察到的現象和該分類的人聯想在一起,這個聯想會跟無數個概念相連結,就像一張網子。

例如,每一次看見科學家是男性,這個聯想就會被強化。一個人越常把科學家和男性聯想在一起,科學家這個字眼就會更加自動的召喚出男子的形象。又或是,當地方性電視新聞過度把黑人呈現為罪犯,經常觀看新聞的人更可能把黑人視為暴力分子,認為他們比白人更具威脅性。

隱性偏見 : 生活在一種文化當中

上禮拜看了電影 :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 Enola Holmes 2,在 Sherlock Holmes 表示政治很無聊的橋段中 ( 當時英國在爭吵兩性平權 ),女性武術教練憤怒地說 : “Because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changing a world that suits you so well.” 這句話讓我頗震撼,身為白人男性,他理所當然地受到重視,因此想要改變的念頭不曾在他腦海中出現。不過,「帶有偏見不代表你是壞人,而是你生活在一種文化中。

文化當中又暗藏著許多隱性偏見。作者說 :「人們可以一方面自覺地拒絕偏見,另一方面卻做出有偏見的行為。」從實驗中可以看到,儘管有些人的「問卷」顯示他懷有低度偏見,但在「情境實驗」下,他們展現出的偏見,和那些懷有高度偏見的人一樣多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懷有偏見,卻不自知。

有趣又可怕的是,隱性偏見是一種動態的循環。例如,男孩的數學成績其實並不優於女孩,但這些訊息已經深埋在文化當中,所以當我們遇到會觸發這些聯想的事情時,我們就會越來越相信這是事實,讓偏見更加根深蒂固。甚至,我們會「傾向」去尋找能證實刻板印象的資訊,以符合我們腦中的地圖。因為當我們配對成功時,大腦會感到滿足,所以時常忽略了與刻板印象相牴觸的資訊,這可能會讓偏見文化更難以撼動。

enola holmes 2

運用冥想淡化偏見

好消息是,因為偏見是由後天學習而來的習慣,所以可以經由刻意練習與覺察,而被打破。但以下這點頗違反直覺,作者說 :「看見差異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以有害的方式對差異做出判斷。」要忽略顯而易見的性別,實在違反人類的天性,我們可以看見差異,但練習「不用差異來評斷他人」,也就是練習不帶有偏見的眼光。

書中除了提到一個工作坊來消除偏見,還介紹了「冥想」。冥想除了安定身心,也可以減少「你」和「我」之間的牢固區分,讓我們更有平等心。導入正念課程,能使警察們對人有更多的同理、包容心,從而降低他們使用武力的頻率。

冥想,也能讓我們更冷靜的觀察自己的思維習慣。偏見常常一閃而過,但透過冥想的練習,我們能培養覺察的能力,把偏見的念頭抓住,並停下來檢視、改變反射性反應。

影音產業的幫忙

書中提到,「電視節目」也是打破偏見的管道之一。對《芝麻街》兒童節目的研究發現,精心設計的內容,就能讓科索沃的孩童在日常中減少偏見。不過我也想補充「電影」在消除偏見上的功勞。

根據海莉我自己的觀察,好萊塢近年來扛起不少消除偏見的社會責任,除了努力校正「洗白」文化,也透過電影傳遞性別、種族歧視的議題,和為 LGBTQ 的權益發聲。我覺得我因為看電影,也默默重塑了許多價值觀和偏見呢 ! ( 所以是不是該多看一點XD )

譬如最近看的 : 〈姐妹〉在描述美國的種族歧視。〈天才少女福爾摩斯〉〈美味關係〉〈勝負反手拍〉則跟性別偏見有關係。〈模仿遊戲〉〈勝負反手拍〉則是和 LGBTQ 有關,其中模仿遊戲是真人故事改編。我也感覺到,非裔、亞裔或中東的演員,不再只演出符合他們種族刻板印象的角色,也有出現女性超級英雄,還有,迪士尼的動畫也不再出現一堆可憐、在等人救的公主們,這樣子潛移默化的影響,我覺得成果也不容小覷呢~~~

cinema, 電影院

結語 : 個人的力量

在《隱性偏見》的書末提到,儘管通常有意識要對抗偏見的人,都是受到偏見影響較大的人,但這些人修正後的行為,能夠對周遭創造出新的規範和氛圍,進而將影響擴大。就算長期的不公義需要更大規模的變革,但我們仍不能小看個人能帶來的影響,所有的努力和改變,都在為更大的改變蓄積能量

期許我們都「有意願去正視現實,即便你不喜歡你看見的東西,並有勇氣去採取行動。」這個世界因為偏見的淡化,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。

美國警察面對黑人男性時,會馬上感覺到「危險、致命」? 女性政治家或學者必須加倍努力,才能獲得與男性相同的信賴? 本書的主題,環繞在最常見的兩大偏見上 : 種族偏見,和性別偏見。美國知名記者 Jessica Nordell 從偏見如何形成,談到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,並舉出方法和案例,證明偏見可以透過覺察,逐漸被扭轉。

在文章開頭,先列出《隱性偏見》書中提到的案例和現象。

種族上的偏見

  1. 穆斯林犯下的恐怖攻行為,在新聞中受到比例過高的報導。事實上,從2006到2015年間,如果控制在攻擊中死亡的人數,比起由非穆斯林犯下的恐怖行動,穆斯林犯下的行動受到的新聞報導多出百分之357。

  2. 美國人普遍認為黑人男性比白人男性更具威脅性,黑人男性遭到警察暴力相向的的比例較高。事實上,連警察都坦承,他們害怕黑人男性。

女性遭遇到的歧視

1. 工作表現遭到貶低

⇨ 研究發現,當理科教授審閱申請表時,他們往往把男性申請者評為比女性申請者更有能力,雖然其實申請人相同,只是姓名不同而已。

⇨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管理委員會,發現在隱去申請者的身分之前,男性的提案被接受的比例高過女性,但在匿名申請後,這個現象發生逆轉。

2. 女性犯錯受到的懲罰更大

3. 功勞被歸功於男性同事

4. 由於個性受到懲罰的情況較多

⇨ 女生被認為要有親和力,不能太過好勝等。

5. 較少獲得能提升能力的機會

⇨ 2011年,沃爾瑪公司 Walmart 遭到訴訟,原因為沃爾瑪拒絕讓女性升遷,付給女性的薪資也少於男性,而且還把他們導向低薪職位,被阻止接受晉升所需的培訓。

這是普遍觀察到的現象,輕重程度應該會因為因為產業、公司環境不同,而有差異。我還沒進職場,看到這些我有點小難過,如果你覺得其實還好,或是有實際遇過性別歧視,歡迎都留言跟我分享喔~~~

girl power, women, feminist

偏見如何形成?

人類天生善於把觀察到的事實做分類。從小,我們就學習按照性別、種族、民族、宗教、年齡來區分別人,並將觀察到的現象和該分類的人聯想在一起,這個聯想會跟無數個概念相連結,就像一張網子。

例如,每一次看見科學家是男性,這個聯想就會被強化。一個人越常把科學家和男性聯想在一起,科學家這個字眼就會更加自動的召喚出男子的形象。又或是,當地方性電視新聞過度把黑人呈現為罪犯,經常觀看新聞的人更可能把黑人視為暴力分子,認為他們比白人更具威脅性。

隱性偏見 : 生活在一種文化當中

上禮拜看了電影 :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 Enola Holmes 2,在 Sherlock Holmes 表示政治很無聊的橋段中 ( 當時英國在爭吵兩性平權 ),女性武術教練憤怒地說 : “Because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changing a world that suits you so well.” 這句話讓我頗震撼,身為白人男性,他理所當然地受到重視,因此想要改變的念頭不曾在他腦海中出現。不過,「帶有偏見不代表你是壞人,而是你生活在一種文化中。

文化當中又暗藏著許多隱性偏見。作者說 :「人們可以一方面自覺地拒絕偏見,另一方面卻做出有偏見的行為。」從實驗中可以看到,儘管有些人的「問卷」顯示他懷有低度偏見,但在「情境實驗」下,他們展現出的偏見,和那些懷有高度偏見的人一樣多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懷有偏見,卻不自知。

有趣又可怕的是,隱性偏見是一種動態的循環。例如,男孩的數學成績其實並不優於女孩,但這些訊息已經深埋在文化當中,所以當我們遇到會觸發這些聯想的事情時,我們就會越來越相信這是事實,讓偏見更加根深蒂固。甚至,我們會「傾向」去尋找能證實刻板印象的資訊,以符合我們腦中的地圖。因為當我們配對成功時,大腦會感到滿足,所以時常忽略了與刻板印象相牴觸的資訊,這可能會讓偏見文化更難以撼動。

enola holmes 2

運用冥想淡化偏見

好消息是,因為偏見是由後天學習而來的習慣,所以可以經由刻意練習與覺察,而被打破。但以下這點頗違反直覺,作者說 :「看見差異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以有害的方式對差異做出判斷。」要忽略顯而易見的性別,實在違反人類的天性,我們可以看見差異,但練習「不用差異來評斷他人」,也就是練習不帶有偏見的眼光。

書中除了提到一個工作坊來消除偏見,還介紹了「冥想」。冥想除了安定身心,也可以減少「你」和「我」之間的牢固區分,讓我們更有平等心。導入正念課程,能使警察們對人有更多的同理、包容心,從而降低他們使用武力的頻率。

冥想,也能讓我們更冷靜的觀察自己的思維習慣。偏見常常一閃而過,但透過冥想的練習,我們能培養覺察的能力,把偏見的念頭抓住,並停下來檢視、改變反射性反應。

影音產業的幫忙

書中提到,「電視節目」也是打破偏見的管道之一。對《芝麻街》兒童節目的研究發現,精心設計的內容,就能讓科索沃的孩童在日常中減少偏見。不過我也想補充「電影」在消除偏見上的功勞。

根據海莉我自己的觀察,好萊塢近年來扛起不少消除偏見的社會責任,除了努力校正「洗白」文化,也透過電影傳遞性別、種族歧視的議題,和為 LGBTQ 的權益發聲。我覺得我因為看電影,也默默重塑了許多價值觀和偏見呢 ! ( 所以是不是該多看一點XD )

譬如最近看的 : 〈姐妹〉在描述美國的種族歧視。〈天才少女福爾摩斯〉〈美味關係〉〈勝負反手拍〉則跟性別偏見有關係。〈模仿遊戲〉〈勝負反手拍〉則是和 LGBTQ 有關,其中模仿遊戲是真人故事改編。我也感覺到,非裔、亞裔或中東的演員,不再只演出符合他們種族刻板印象的角色,也有出現女性超級英雄,還有,迪士尼的動畫也不再出現一堆可憐、在等人救的公主們,這樣子潛移默化的影響,我覺得成果也不容小覷呢~~~

cinema, 電影院

結語 : 個人的力量

在《隱性偏見》的書末提到,儘管通常有意識要對抗偏見的人,都是受到偏見影響較大的人,但這些人修正後的行為,能夠對周遭創造出新的規範和氛圍,進而將影響擴大。就算長期的不公義需要更大規模的變革,但我們仍不能小看個人能帶來的影響,所有的努力和改變,都在為更大的改變蓄積能量

期許我們都「有意願去正視現實,即便你不喜歡你看見的東西,並有勇氣去採取行動。」這個世界因為偏見的淡化,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。

美國警察面對黑人男性時,會馬上感覺到「危險、致命」? 女性政治家或學者必須加倍努力,才能獲得與男性相同的信賴? 本書的主題,環繞在最常見的兩大偏見上 : 種族偏見,和性別偏見。美國知名記者 Jessica Nordell 從偏見如何形成,談到其對日常生活的影響,並舉出方法和案例,證明偏見可以透過覺察,逐漸被扭轉。

在文章開頭,先列出《隱性偏見》書中提到的案例和現象。

種族上的偏見

  1. 穆斯林犯下的恐怖攻行為,在新聞中受到比例過高的報導。事實上,從2006到2015年間,如果控制在攻擊中死亡的人數,比起由非穆斯林犯下的恐怖行動,穆斯林犯下的行動受到的新聞報導多出百分之357。

  2. 美國人普遍認為黑人男性比白人男性更具威脅性,黑人男性遭到警察暴力相向的的比例較高。事實上,連警察都坦承,他們害怕黑人男性。

女性遭遇到的歧視

1. 工作表現遭到貶低

⇨ 研究發現,當理科教授審閱申請表時,他們往往把男性申請者評為比女性申請者更有能力,雖然其實申請人相同,只是姓名不同而已。

⇨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管理委員會,發現在隱去申請者的身分之前,男性的提案被接受的比例高過女性,但在匿名申請後,這個現象發生逆轉。

2. 女性犯錯受到的懲罰更大

3. 功勞被歸功於男性同事

4. 由於個性受到懲罰的情況較多

⇨ 女生被認為要有親和力,不能太過好勝等。

5. 較少獲得能提升能力的機會

⇨ 2011年,沃爾瑪公司 Walmart 遭到訴訟,原因為沃爾瑪拒絕讓女性升遷,付給女性的薪資也少於男性,而且還把他們導向低薪職位,被阻止接受晉升所需的培訓。

這是普遍觀察到的現象,輕重程度應該會因為因為產業、公司環境不同,而有差異。我還沒進職場,看到這些我有點小難過,如果你覺得其實還好,或是有實際遇過性別歧視,歡迎都留言跟我分享喔~~~

girl power, women, feminist

偏見如何形成?

人類天生善於把觀察到的事實做分類。從小,我們就學習按照性別、種族、民族、宗教、年齡來區分別人,並將觀察到的現象和該分類的人聯想在一起,這個聯想會跟無數個概念相連結,就像一張網子。

例如,每一次看見科學家是男性,這個聯想就會被強化。一個人越常把科學家和男性聯想在一起,科學家這個字眼就會更加自動的召喚出男子的形象。又或是,當地方性電視新聞過度把黑人呈現為罪犯,經常觀看新聞的人更可能把黑人視為暴力分子,認為他們比白人更具威脅性。

隱性偏見 : 生活在一種文化當中

上禮拜看了電影 :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 Enola Holmes 2,在 Sherlock Holmes 表示政治很無聊的橋段中 ( 當時英國在爭吵兩性平權 ),女性武術教練憤怒地說 : “Because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changing a world that suits you so well.” 這句話讓我頗震撼,身為白人男性,他理所當然地受到重視,因此想要改變的念頭不曾在他腦海中出現。不過,「帶有偏見不代表你是壞人,而是你生活在一種文化中。

文化當中又暗藏著許多隱性偏見。作者說 :「人們可以一方面自覺地拒絕偏見,另一方面卻做出有偏見的行為。」從實驗中可以看到,儘管有些人的「問卷」顯示他懷有低度偏見,但在「情境實驗」下,他們展現出的偏見,和那些懷有高度偏見的人一樣多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懷有偏見,卻不自知。

有趣又可怕的是,隱性偏見是一種動態的循環。例如,男孩的數學成績其實並不優於女孩,但這些訊息已經深埋在文化當中,所以當我們遇到會觸發這些聯想的事情時,我們就會越來越相信這是事實,讓偏見更加根深蒂固。甚至,我們會「傾向」去尋找能證實刻板印象的資訊,以符合我們腦中的地圖。因為當我們配對成功時,大腦會感到滿足,所以時常忽略了與刻板印象相牴觸的資訊,這可能會讓偏見文化更難以撼動。

enola holmes 2

運用冥想淡化偏見

好消息是,因為偏見是由後天學習而來的習慣,所以可以經由刻意練習與覺察,而被打破。但以下這點頗違反直覺,作者說 :「看見差異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以有害的方式對差異做出判斷。」要忽略顯而易見的性別,實在違反人類的天性,我們可以看見差異,但練習「不用差異來評斷他人」,也就是練習不帶有偏見的眼光。

書中除了提到一個工作坊來消除偏見,還介紹了「冥想」。冥想除了安定身心,也可以減少「你」和「我」之間的牢固區分,讓我們更有平等心。導入正念課程,能使警察們對人有更多的同理、包容心,從而降低他們使用武力的頻率。

冥想,也能讓我們更冷靜的觀察自己的思維習慣。偏見常常一閃而過,但透過冥想的練習,我們能培養覺察的能力,把偏見的念頭抓住,並停下來檢視、改變反射性反應。

影音產業的幫忙

書中提到,「電視節目」也是打破偏見的管道之一。對《芝麻街》兒童節目的研究發現,精心設計的內容,就能讓科索沃的孩童在日常中減少偏見。不過我也想補充「電影」在消除偏見上的功勞。

根據海莉我自己的觀察,好萊塢近年來扛起不少消除偏見的社會責任,除了努力校正「洗白」文化,也透過電影傳遞性別、種族歧視的議題,和為 LGBTQ 的權益發聲。我覺得我因為看電影,也默默重塑了許多價值觀和偏見呢 ! ( 所以是不是該多看一點XD )

譬如最近看的 : 〈姐妹〉在描述美國的種族歧視。〈天才少女福爾摩斯〉〈美味關係〉〈勝負反手拍〉則跟性別偏見有關係。〈模仿遊戲〉〈勝負反手拍〉則是和 LGBTQ 有關,其中模仿遊戲是真人故事改編。我也感覺到,非裔、亞裔或中東的演員,不再只演出符合他們種族刻板印象的角色,也有出現女性超級英雄,還有,迪士尼的動畫也不再出現一堆可憐、在等人救的公主們,這樣子潛移默化的影響,我覺得成果也不容小覷呢~~~

cinema, 電影院

結語 : 個人的力量

在《隱性偏見》的書末提到,儘管通常有意識要對抗偏見的人,都是受到偏見影響較大的人,但這些人修正後的行為,能夠對周遭創造出新的規範和氛圍,進而將影響擴大。就算長期的不公義需要更大規模的變革,但我們仍不能小看個人能帶來的影響,所有的努力和改變,都在為更大的改變蓄積能量

期許我們都「有意願去正視現實,即便你不喜歡你看見的東西,並有勇氣去採取行動。」這個世界因為偏見的淡化,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。